兩位烈士的墓地。
“我想尋找谷振忠烈士、劉芬烈士的親人,讓他們來廣西看一看安葬在這里的先烈,以告慰逝者,也讓烈士親人不留遺憾!钡诙啬谷恕54歲的潘盛輝在電話中對記者說。
武鳴縣鑼圩鎮(zhèn)舊圩村位于廣西南寧市以北63公里。1950年,這里發(fā)生了一場激烈的剿匪戰(zhàn)斗,解放軍戰(zhàn)士谷振忠、劉芬英勇犧牲,長眠在廣西的土地上。從那一刻起,潘盛輝的父親潘世榮就承擔起守墓的義務。到如今整整67個年頭,潘世榮老人已經(jīng)故去,接替他的是第二代、第三代潘家人。
A 解放軍部隊剿匪 兩位烈士曾在潘家小住
武鳴縣鑼圩鎮(zhèn)舊圩村烈士墓位于村口路邊的一棵老樹之下,由大理石砌筑而成。墓碑有一人多高,上面的紅色五角星格外醒目,在“谷振忠、劉芬革命烈士之墓”字樣下方有一副對聯(lián)“生的偉大、死的光榮”,橫批“萬世流芳”。烈士墓莊嚴肅穆,仿佛在向人們講述那場慘烈的戰(zhàn)斗。墓志銘寫道:英勇犧牲的谷振忠、劉芳兩位烈士,你們在長期艱苦的革命斗爭中曾歷盡了千辛萬苦,從東北到華北,從中原到邊疆,跨過黃河,渡過長江,為人民除害。但不幸的你們在1950年冬,在建設新廣西,在爬山越嶺的艱苦剿匪戰(zhàn)斗中英勇倒下了,為黨為人民流盡了最后一滴血。墓碑記錄顯示,谷振忠、劉芬兩位烈士隸屬于中國人民解放軍某團42大隊炮二連。
潘世榮的妻子、95歲的蘭志英對67年前的往事記憶猶新。她介紹,1950年,武鳴匪患猖獗,為了解放廣西,解放軍一支剿匪部隊來到鑼圩鎮(zhèn)舊圩村駐扎,在村外搭了一個大棚子做廚房,晚上戰(zhàn)士就到各家各戶與老百姓同住。谷振忠和劉芬就住在潘家,當時,大兒子潘正生剛剛3歲,谷振忠和劉芬都曾經(jīng)抱過他。看著孩子可愛,谷振忠還將一本筆記本和半截梳子送給潘家。
義務守墓的潘家人。
B 兩位戰(zhàn)士犧牲 老潘親手將烈士安葬
潘盛輝的父親潘世榮讀過一些書,會講普通話,自告奮勇當起了解放軍的向?qū),協(xié)助解放軍熟悉地形。1950年冬,解放軍先頭部隊從舊圩村前往山上剿匪。由于山高嶺深,對地形不熟,谷振忠和劉芳中了土匪埋伏,被殘忍殺害。
第二天,潘世榮帶領(lǐng)解放軍主力部隊進山,找到了兩位戰(zhàn)士的遺體,現(xiàn)場慘不忍睹。潘世榮和解放軍戰(zhàn)士一起把烈士遺體抬回村里,并按照壯族的風俗習慣做了兩副棺材,親手把他們安葬在舊圩村旁的這座烈士墓里。
由于與兩位烈士朝夕相處了一段日子,且目睹了二人犧牲的慘烈。從那一刻起,潘世榮老人就承擔起了為二人守墓的義務。每逢清明前后,當?shù)貙W校都會組織學生前來祭掃烈士墓,聽潘世榮講述發(fā)生在鑼圩鎮(zhèn)一帶的剿匪革命故事。
C 一家三代為烈士守墓 當成自家祖墳照顧
受到潘世榮的影響,潘家的5個兒子中有4人參軍,未參軍的小兒子潘盛輝在南寧市公安局工作。潘盛輝告訴記者,記得他讀小學的時候,每年清明節(jié)前后,全鎮(zhèn)小學生都會來到烈士墓前掃墓,學校請他的父親潘世榮給大家講革命故事。潘世榮每請必到,從不嫌麻煩,講到動情處,常常聲淚俱下。在鑼圩鎮(zhèn),無論50多歲的中年人,還是20多歲的年輕人,幾乎每個在鎮(zhèn)上讀過書的人都聽過潘世榮講的革命故事。
潘世榮對自家的孩子更是嚴格要求。他對孩子們說:“清明節(jié)時,一定要記得到烈士墓祭掃、上香。他們就是你們的叔叔,以后如果我不在了,你們也要繼續(xù)干下去,把它當成咱家的祖墳一樣照顧好。”
幾年前,潘世榮患病過世。臨終前,給4個兒子留下遺言:“如果有可能將烈士墓重新修繕,最好能夠找到烈士的親人。你們要像一家人一樣走動!
2012年,兄弟五人決定實現(xiàn)父親的遺愿,在取得武鳴縣民政局的支持后,幾人自籌資金,親自動手,重新修繕了烈士墓。
如今,潘家第二代守墓人最小的已經(jīng)50多歲。于是,老三潘正珠的兒子、33歲的潘忠澤又承擔起守墓的義務,成為潘家第三代守墓人。
D 潘家求助媒體 一起尋找烈士親人
采訪中,潘盛輝說,潘家會像親人一樣守好墓,并一直堅持下去,讓英烈故事一代代傳頌。同時,潘家也有一些遺憾,因為從1950年守墓至今,從沒有見過谷振忠、劉芬兩位烈士的親人前來祭掃。
“很可能烈士的親人還不知道他們長眠于此!迸耸⑤x猜測。據(jù)蘭志英老人回憶,兩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0多歲,很年輕。在他們犧牲前閑聊時,曾聽說谷振忠來自黑龍江省哈爾濱市,是四野的部隊。
尋找烈士親人,這是潘世榮臨終前的遺愿。多少年來,潘家三代多次努力,都未能如愿。日前,他們向廣西日報傳媒集團《當代生活報》求助,希望通過媒體的力量尋找烈士親人!懂敶顖蟆酚峙c《哈爾濱日報》取得聯(lián)系,兩家來自于祖國南北、跨越數(shù)千公里的媒體將攜手,啟動尋找烈士親人的行動。
如果,您了解那段歷史;如果,您是谷振忠、劉芬的親人、戰(zhàn)友或有兩位烈士的線索……請及時與我們聯(lián)系。
記者電話:13604506633